面对2011年中等职业教育95.6%的高就业率,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表示:不能盲目乐观,仍需完善工作。王继平1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,自1999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就业率持续增高,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基本保持在90%以上。
2006年,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364.25万人,就业348.25万人,就业率为95.6%,这是日前教育部公布的去年上述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数据。
专门负责该项统计调查的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处长刘宝民,昨天对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解释,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确实在逐年攀升,从1999年的85.1%增长到去年的95%以上。
这与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在70%~80%之间徘徊形成对照。
“高就业率原因,主要与我国人才需求结构有关,”刘宝民介绍,“目前企业稀缺人才主要是技能型,要求能到一线发展。”
他表示,高就业率同时与职业教育引导就业观念有关。从就业渠道看:通过学校推荐就业毕业生为274.32万人,占就业学生数的78.77%;而中职学校面向市场推荐人才,主要表现在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,到对口企业就业,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。
“有的供不应求,如银行柜员、汽修人员等,”刘宝民说,“但我们中职的规模和质量远达不到要求。”
同时对中职毕业生在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: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188.64万人,占就业学生数的54.16%;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134.15万人,占就业学生数的38.53%。
“自2002年以来,制造业、加工业在沿海发展很快,由此电子、信息技术、数控等人才急需。”刘宝民分析道,但由于师资、教学高投入等原因,限制了这些市场需求专业的发展。
数据表明,中职各专业类就业情况最好的还是加工制造专业类,达97.55%;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、商贸与旅游类;再次是资源与环境类、能源类。
尽管前景看好,但刘宝民认为还是不容乐观,“当前中职改革还有很大阻力,绝大部分省份也没有将中职发展与政府政绩挂钩”。
据《第一财经日报》了解,教育部今年中职招生计划是继续扩招50万,达到800万人,未来招生数量将与普高持平。(季谭)
面对2011年中等职业教育95.6%的高就业率,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表示:不能盲目乐观,仍需完善工作。王继平1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,自1999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就业率持续增高,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基本保持在90%以上。
连续两年扩招百万,在一般人看来,这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但数字说明一切:2006年,全国中职招生741万人,扩招100万人的任务胜利完成;多个省份超额完成教育部下达的招生任务,有的地区中职招生数首次超过了普通高中。
“民办中职招生规模大幅增长对中职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。”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,2011年,民办中职学校增加540余所,比上年增长26.9%,与前两年的增长幅度18.2%和23.5%相比,增幅更为明显。
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(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)为364.25万人,就业学生数为348.25万人。根据统计,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最多,占毕业生总数的24.29%;